2016年以來,仲村鎮抓住省級示范鎮建設這一發展機遇,加大資金投入,強化領導力量,與創建“全國重點鎮”、 “山東省生態鄉鎮”、“美麗鄉村建設”等活動相結合,科學布局,超前謀劃,積極創新,注重實效,在經濟發展、三引一促、城鄉一體化、精品鎮區建設、產業園區建設與項目落地、農村新型社區、美麗鄉村建設等方面均取得良好成效。
一是做好規劃、加大投資,力促城鎮建設。按照“北控南拓、東擴西展”的發展策略,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,全力打造精品鎮區建設,對主要道路及周邊進行改造提升,形成了功能分區明確、中心輻射力強、資源配置合理的城鎮格局,塑造了以通圣路為主干道的商業服務區,強化了以建設路、仲北路為核心的工業發展區;建設了以仲子河、濱河路為重點的休閑慢行區;打造了以仲子路、文化路為中心的社區生活區。
目前,仲村鎮鎮域總人口達到8.9萬人,建成區人口5.35萬人,實現增長4500人;建成區人均道路面積21平方米,道路硬化率97%,亮化率94%;給排水設施齊全,用水普及率和水質綜合合格率100%。2016年全年,實現各類市政公用設施投資5665萬元,公共服務設施投資5183萬元。
二是產業帶動,擴建園區,加快工業發展。緊緊圍繞工業強鎮這個目標,重新規劃建設手套產業園區,積極組織龍頭企業進行CE認證,組建手套網上交易電子平臺,提升棉紡手套產品附加值,促進手套行業向規范化、標準化發展。
目前,全鎮共有合線加工企業40余家,手套加工企業800余家,共有各種手套織機5萬余臺,其中300臺以上的企業2家,100臺以上的企業40余家;年產各類勞保手套35億副,產量占全國的60%;年實現銷售收入30億元,利稅2.3億元,從業人員達到3萬人。金豐、億豐手套等7家企業獲得自營進出口權。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及韓國、日本、俄羅斯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。
三是打造社區,做好配套,不斷改善民生。采取高標準規劃、高起點建設、分村分期實施的辦法,先后投資5000元,規劃新建單元樓12棟,建筑面積2.4萬平方米,安置遷入農戶217戶。采取政策性資金爭取與社會化資金運作、受益農戶自籌相結合的方式,完成道路硬化6500米,埋設給水工程主支管道12000米,建成排水工程排污管、渠8000米,新建雨水井18個,安裝變壓器2臺、架設380V輸電線路2100米,新建600平方米幼兒園一所,建成文化活動中心綜合樓一座,建成社區超市5家、衛生室2家。
截至目前,仲村鎮駐地已建成且具備入住條件的3000人以上規模農村新型社區3處,鎮區外單個農村新型社區建設完成1000戶以上的1處;建設生活污水處理廠1處,社區生活污水處理設施3處。
四是注重綠化,提升品位,促進生態發展。以廣場公園、道路綠帶、微地形景觀建設為重點,堅持增加綠量與提升品位并重,專業綠化與社會綠化并舉,先后投入資金4000余萬元深入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活動,完成了仲子廣場、興合廣場等一批大型園林綠化建設工程項目和綠化示范村建設活動。
2016以來,鎮黨委、政府先后投資200余萬元建設了垃圾中轉站2處,安裝垃圾壓縮設備2套、各類保潔車輛9輛、垃圾方箱83個、垃圾桶1500余個。配備保潔人員233人,將全鎮59個村所有大街小巷實行服務外包;投入29萬元將駐地環境衛生服務外包,真正實現了環衛市場化管理新體制,全鎮的衛生條件和居住環境得到較大改善。
五是出臺意見,規范秩序,優化社會管理。為強化鎮駐地管理秩序,仲村鎮成立專職隊伍24小時沿街巡邏,采取“嚴守死盯”和“流動巡查”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治理,對沿街占道經營、亂擺亂放、集貿市場占道、廣告牌等各項問題進行嚴格控制管理。
2016年全年,我鎮累計完成違法、違規建設的摸底排查及信息錄入60余處,清理占道經營和戶外違規廣告牌200余次,查處違規建設工地70處,下達限期改正通知書120份,依法拆除違法、違規建設50處。
下一步,我鎮將繼續根據省、市的決策部署,在縣委、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,進一步拓展思路、開放眼界,強力推進仲村鎮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,努力打造富美和諧、宜居宜業新仲村。
來源:大眾網 編輯:王威